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讯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看到我国节能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我国的节能工作还存在诸多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节能考核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十一五”期间以单位GDP能耗指标考核评价地区节能工作存在诸多缺陷:一是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影响比较明显,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对其影响则较小。二是单位GDP能耗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全国单位GDP能耗的变化与各省市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在方向上和幅度上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四是单位GDP能耗的考核会限制电力、化肥等重要行业的发展。五是单位GDP能耗考核容易造成节能工作前松后紧。
对于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考核指标,需要加强完善,由于我国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工业化后期(发达地区)、工业化中期(中等发达地区)、工业化初期(欠发达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处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和发展程度也不同。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变化趋势,会造成单位GDP能耗较大的变化。因此,用单位GDP能耗这个唯一标准去衡量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有失偏颇。针对不同地区在节能减排考核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为完善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笔者建议:
建议一是经济发达地区仍用单位GDP能耗考核。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偏轻,其继续降低能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及更科学的管理来实现。用单位GDP能耗考核发达地区,能够促使这些地区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节能系统管理,不仅可以客观衡量该地区的节能工作成效,而且也可为全国节能工作的逐渐深入开展积累经验。
建议二是中等发达地区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考核。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即生产一个计量单位的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方法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中等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且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对于此类地区的节能目标考核,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考核,可以客观反映该地区采取节能技术措施加强节能管理的成效。
建议三是欠发达地区采用能源消费总量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考核。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计算方法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它的含义是,总产出每增长1%时能源消费的增长速率,用以反映能源的需求强度。欠发达地区需要发展空间,特别是要通过以合理的能源消耗来支撑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上一个电力、水泥等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项目就能带动能耗水平的大幅上升,沿用“十一五”期间的考核指标,忽视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愿望,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对于此类地区,采用能源消费总量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来考核,可以为欠发达地区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又客观反映这些地区通过采取节能技术高门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节能管理以低能源消费支撑高经济增长的实际成效。
深入专题了解:“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