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21日晚间发布发审委2012年第98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公告显示,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中材节能本次计划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1.09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4.36亿股。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节能)是中材集团旗下从事余热、余压利用的专业化公司,注册资本3.27亿元,是业内领先的余热发电全方位服务商。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会员单位。
中材节能致力于工业余热、余压的技术开发、综合利用和产业化,拥有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对外贸易经营以及对外工程总承包等各类经营资质,主要从事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咨询及工程总承包,提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方案及技术咨询。中材节能也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承包境外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等业务的公司。
中材节能的余热发电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为国内200 多条水泥窑配套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并在钢铁、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余热利用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目前,节能减排系列技术装备已开始大规模出口海外。
抢占市场份额
据招股说明书,由于余热发电行业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存在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因此行业内市场集中度很高。其中,中材节能、海螺川崎、凯盛开能、易世达(行情,华体会(中国))和中信重工等前五家余热发电工程服务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10年11月,按加装余热发电的生产线条数和余热发电机组数量口径计算,行业前五家余热发电工程服务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4%。
而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数据,在境内,截至2010年11月,国内由公司设计和配套余热发电系统的生产线共计214条,中材节能市场占有率约为27%,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在境外,截至2010年末,境内主要余热发电企业在境外已投运及在建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约40个左右,其中中材节能总承包生产线达22条。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企业中在境外水泥余热发电市场的龙头服务商。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材节能在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阿联酋、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已与国际或当地知名水泥企业集团陆续签订了17项境外余热发电业务合同,涉及水泥生产线29条,总装机规模240MW,对应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8亿元。2009-2011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分别为6.31亿元、4.47亿元、4.75亿元,分别占当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7.31%、34.02%、35.86%。
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钢铁、化工等各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需求逐步加大,目前,中材节能已在上述行业余热发电技术方面进行了技术、人才、资源的储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玻璃及其他建材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为公司未来拓展了空间。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中材节能主营业务分行业统计中,水泥行业由2009年收入8.89亿元升至2011年的11.42亿元,占比却由94.83%下降到86.20%;而新型建材行业收入则由2009年的4088万元迅速增加至2011年的1.26亿元,占比也由4.36%上升到9.52%。
最近三年,中材节能主营业务也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2009-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39亿元、13.19亿元、13.26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8.87%;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989万元、2.21亿元、2.24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高达49.86%。
未来市场巨大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玻璃及其他建材等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需求将逐步加大,中材节能未来的发展空间可期。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率为30%,仅为日本的1/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而各工业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即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燃料消耗总量的10.2%~40.2%,利用空间巨大。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根据可回收利用余热资源占燃料消耗总量的占比测算,仅2010年度我国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高达3.32-13.07亿吨标准煤,节能市场的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