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华体会(中国)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整体不足而局部过热
来源: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间:2009-11-25 12:26:41 用手机浏览

  去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2009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千瓦,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70余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家总和。

  尽管金融危机拖累了实体经济,内蒙古的风电场建设却逆势加速奔跑。截至目前,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逾3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风电装机总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

  放眼全国。200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多。2009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可达2000万千瓦。

  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受到有关部门的警告——投资、生产过剩将受到抑制。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出不同看法。安邦分析师与从事风力发电的人士交流中得知,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并不是存在全面过剩。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真正形成产能的且具有整机制造、现场安装、售后服务配套体系的风电制造企业只有华锐、东汽、金风、运达等少数几家,其他大多数仍处在样机试运行和样机研发阶段。所以,目前多达70于家的企业大搞风电的局面,只能叫做“一哄而上”。对于风电场建设与电网建设和关系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情况叫做“整体不足而局部过热”。

    从新疆、内蒙、河北坝上、东北三省等风电场建设情况来看,风电场的建设速度高于电网建设的速度这是一个事实,在上述地区其风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是高的,据说内蒙电网中风电所占的比例超过了20%。但从其他的省市、地区电能供应的情况来看,其风电的开发还非常少。故此,在全国电力能源的总体上看风电比例很小,而这些先行开发风电场的地区却显得“过热”。在市场人士看来,电力能源产业是一个从能源生产(发电场)-能源输送(电网)-能源消耗(电力用户)三位一体的平衡系统,三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哪个环节失调都会影响到这个整体。所以,要发展新能源根本还是要从全国大电网的整体配套与新能源开发的区域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有序发展。

  有数据显示,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

  严重依赖引进,核心技术缺失的弊端日益显现

  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据介绍,风电制造业一哄而上,严重依赖引进,其弊端日益显现。

  首先,引进的技术与国内风电场的气候环境是否能适应,往往未经过科学论证。一旦并网发电后,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很多。同时,国内风电没有形成国外那样的“先有需求再建项目”和“同一区域生产、同一区域消费”的产业模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马新的风电项目,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技术重复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缺失,致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普遍较低。

  其三,消化吸收进展慢,核心技术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风能专委会调研显示,整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运行和试制过程中均出现过质量问题。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校生说:“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里,我们多次遭遇国内企业设备不配套、调试出来的机组通不过运行考核等困扰。即使是投入运行的国产机组也多次出现过质量和技术故障。”

  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不仅在于风电场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应以此为契机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面对风电制造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我国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市场整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中国或提高风电并网门槛 对大型风电企业利好
风电设备暴利时代行将谢幕 多公司业绩滑坡
中国风电整机设备首次大规模跨入海外市场
设备规模化生产有力推进风电成本下降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