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讯 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30%。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一比例势必还会提高。如何降低建筑的能耗,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要多加考虑的。带着这些问题,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王刚,他说:“对于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到一个高度上,结果就是我们的建筑表面绿了,而"芯"还是灰色的。这种发展模式将会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王刚代表表示,能源问题、生态问题仍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加大解决力度,而着力点应该放在细化落实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配套措施和举措上,这是破解问题的总抓手,也是根本点。推动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发展利于节能、利于社会、利于长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一步,要实现更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当前来看,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环境、生态和资源,因此,我们要加以重视努力推进绿色建筑。
关于如何有效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王刚代表提出五大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有效执行,并明确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二是建立能效测评机制,实现能耗的可查看、可测评、可实施;三是,国家要给予生产绿色建材的企业一定的支持,对节能材料、绿色产品要从研发、生产、使用过程中,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包括税收、国债、贴息,增值税、所得税的降低,通过这些手段有效降低企业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实现高科技、绿色产品尽快上市,让社会、百姓受益;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学者要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国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出台系列的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出台政策、法规,而是要有落地的实施细则;五是要将绿色材料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目录以及国家高新技术目录中,给予更多的支持。
王刚代表还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建筑业最大的国家,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建筑面积仍会不断地扩大,因此建筑能耗量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未来新建筑能够完全达到节能建筑或者绿色建筑的标准,那么对我国节能目标的实现将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早在2002年欧盟就出台《欧盟建筑能效指导条例》,内容包括建立建筑能效的主管平台,规定了基本的节能方法和规范,设定了至2010年节能22%的明确目标,同时推行节能建筑认证。2009年,它们又对《条例》进行了修改完善,强制各成员国加大建筑能效立法,并规定从2021年开始所有新建建筑为“零能耗”建筑。德国积极响应欧盟号召,出台了《能源节约法》,并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建筑节能专项拨款和补贴、节能城市研究倡议资助计划,资助创新能效技术和规划管理方法示范案例,并进行复制,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王刚代表表示,虽然国外有着推广绿色建筑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但由于缺少严肃性,监管不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很多政策没有真正执行。因此,他说政府在这方面“狠”起来,没有达到绿色、节能标准的项目要真正处罚,要真正地与地方政绩挂钩,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有必要将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节能的房子,这也是政策落地的途径之一。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能和谐共生的建筑。而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其核心的都是节能。
深入专题了解:2011全国两会节能环保政策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