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讯 近日“中日绿色经济·资源循环政策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工作方向作了讲话。
一是制定较为系统的综合工作方案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大型节能减排工程及行动。
三是加大产业政策的调控力度,加强监管和提高监管能力。
四是强化经济激励,加大了价格、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支持力度。
五是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45%的新目标,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
经过数年的巨大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既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节能减排机制尚处于转型过程中,亟待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由于“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施难度大,时间短,因此政府部门更强调了短期内可能发挥作用的行政性政策,主要是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基于市场机制的政策虽然有不少出台,但总体来看还不够。能源价格改革、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推进。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高耗能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进一步降低产品能耗越来越需要高端节能减排技术。然而,一方面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不掌握高端核心节能减排技术;另一方面国外高端核心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转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三是处理好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国能源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且长期未能显著改善。作为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结构升级,还有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最近,中国政府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与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技术、体制机制等必须克服的障碍。
因此,“十二五”时期,中国节能减排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有新的思路、重点和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