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华体会(中国)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能源信息 >> 太 阳 能 >> 正文
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业遇瓶颈 国产化步履艰难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时间:2011-7-1 14:22:28 用手机浏览

  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进程并不顺利。

  “目前,公司已接到了1.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南京华伯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伯)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伯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对于华伯、正泰集团、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试水光伏装备制造国产化的企业而言,从跨国巨头那里抢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让光伏装备制造业内人士感到尴尬的是,虽然国产设备生产出来了,但很多客户却不敢使用。其根源在于,用中国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难以摆脱设备工艺长期脱节顽症

  “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孟宪淦表示。

  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光伏装备业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是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大型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比较高,通常来讲,研发一台设备,投入基本上是这台设备的3倍。不但需要资金雄厚,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

  起步晚,起点低,导致国产光伏装备制造业“先天不足”,一直面临市场、材料和核心设备“三头在外”的困局。

  200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保证了对光伏应用的新一轮补贴,“百万屋顶计划”进展顺利。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德国,向全世界采购电池组件,中国的组件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大量购买国外设备后投入生产。

  “涉足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业,是我多年考虑酝酿的结果。”李伯平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一领域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建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几年,国内光伏生产企业的核心设备一直依赖进口,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工艺调试繁杂,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牵绊了国内光伏企业扩大产能的步伐,为光伏企业所诟病。”

  “装备制造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制造,还要涉及更重要的工艺技术研究。”孙建江告诉记者,“现在的光伏制造产业,装备制造商在提供设备的同时,一定要提供工艺技术,包括如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整个工艺制造技术都需要由设备制造商提供。”

  “就光伏设备来说,中国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制造是硬件,而工艺是软件。”面临国外在这方面起步早、投入大的局面,华伯将目光瞄准了设备和工艺的同步设计。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美国决定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浙江省10个园区列入国家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名单
国内光伏行业:治理“路条”倒卖动真格
中国计划削减对光伏和风电行业的国家补贴
广州市光伏项目补贴:一度电拟补一角钱
两上市公司签13.5亿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宁夏中卫市将建成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
我国八月底仅有3.7GW光伏项目在建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